陈友谅那冰冷目光。
卫士们洗干前任老板血迹,布置好大殿,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登基大典。
至正二十年(公元1360年)六月十六日,陈友谅在,bao风雨中,于五通庙登基为帝,定国号为汉。
这就是乱世生存法则,徐寿辉,你不懂。
陈友谅虽然算是个不折不扣不讲道义人,但他却是个敢做敢当人,他大汉国年号是“大义”。
真是够狠,弑君夺位人居然敢把自己年号取名大义,这又告诉们个信息,这是个不遵守游戏规则人,在他眼里,什仁义道德都是狗屁,你们不是不耻于弑君行为吗,道学先生们,就做给你们看看,年号就叫大义!
诚然,这样个人是难于对付,要对付这样人,君子做法是不行,守规矩是不行。
谁能够对抗这样个可怕人。
看来只有朱元璋。
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,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感觉到这个对手潜力。他们都是非常厉害人,谁对他们威胁最大,他们心里很清楚。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,但绝不能小看他。
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掌控天完国政权,所以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是张士诚,双方从至正十六年(公元1356年)朱元璋攻克应天后,就没消停过,大大小小打上百仗,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头疼,自己只是占点地盘,干嘛总和自己过不去,本来兵力已经不堪敷用,但屋漏偏逢连夜雨,同年六月,朱元璋部将投降张士诚,此时朱元璋做出个重要决定。
他要和张士诚谈判,并写信给张士诚,大致内容是:是贫苦农民,你是私盐贩子,大家都是苦人啊,干嘛非要打呢,咱们两家和平相处吧,时不时去串个门不是很好吗。
朱元璋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和徐寿辉开战,两线作战非常不利于他,可张士诚也不是等闲之辈,看出朱元璋计谋,他回信给朱元璋,大意是:你是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,已经和徐寿辉约好,非灭你不可。
谈不拢,那就打吧。
同年七月,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镇江,朱元璋早有准备,命令当时手下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应战,大败张军于龙潭,然后猛将常遇春路打过去,到第二年(1357年)攻克常州,之后在攻克宁国战斗中,常遇春充分继承夏侯敦受伤不下火线精神,身中三箭(贯通伤)仍然坚持作战,又攻下宁国。张士诚败涂地。
其实张士诚军队战斗力并不差,人数也多于朱元璋军,但却惨败,从以上情况们可以得出千军易得,将难求结论。
【常遇春】
常遇春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