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宋江洋洋得意马蹄疾同时,千里之外黄河岸畔,左军都督府左副都督徐宁,已经引着支兵马杀入安利军【浚州】。
彼处乃是要地,比之濮阳毫不见弱。地域较霸州要大,较雄州又小。后者有州城三县城,安利军则只有军城县城。
大家许是不知道安利军是何地,作者君不查看北宋地图,也不知道这安利军是何方神圣。
但要把其军城名号叫出,诸多看官心中就有底。此地就系是黎阳也。三国官渡之战中,袁绍屯兵之地。
而九百年之后,彼处又为何重要?
以至于陆谦刚下大名府,洺州、邢州未克,便先遣军袭取这里,那就不能不说到这里两座跨黄河大浮桥。
众所周知,中国古代造桥技术发达,早在唐朝就于黄河之上建造桥梁。后世小学语文课本中提到驾舟捞铁牛故事里出现浦津桥,就是其中之;而另座便是建于北宋政和五年天成桥,座跨越大伾山、凤凰山、紫金山三山黄河大桥。共分为两段,徽宗赵佶下诏赐名,大伾山至凤凰山段浮桥曰天成桥,属安利军;凤凰山至紫金山段浮桥曰荣光桥(后改为圣功桥),属滑州。
这可是项不得工程。
想想看,浮桥跨越三山,如彩虹般横卧于滔滔黄河水上,如此壮观景象出现在北宋时期,古人何其伟大?
政和四年(1114年)十月,彼时陆谦刚崭露头角,督水使孟昌龄上书奏议道:“导河大伾,可置永久浮桥。”他提议,引黄河水,使之通过大伾山及东北两小山(紫金山、凤凰山),使其分为两股,在下游合二为。以三山为桥墩修筑浮桥,将“省费数十百倍,宽河朔诸路之役”。赵佶闻报大喜而从之,任命孟昌龄为督水监,征集黄河两岸民夫数十万人,于安利军大伾、凤凰、紫金三山间建浮桥两座。
翌年六月,赵佶下诏嘉赏开河修桥有功*员。诏书曰:“凿山郦渠,循九河既导之迹,为梁跨趾,成万世永赖之功……人绝往来之阻,地无南北之殊……”又诏:“居山至大伾山浮桥属安利军者,赐名天成桥;居山至凤凰山浮桥属滑州者,赐名荣光桥。”
虽说此等导河筑桥壮举,并没有达到想象中劳永逸效果。分流河虽开通,然而水流依然湍急,遇山稍隘处往往泛滥成灾,两岸境内百姓依旧饱受其苦,溺死于洪水者不计其数。
陆谦也并不知道孟昌龄等主官借建桥之机,聚敛金帛,个个富比王室。后世史书中更抨击孟昌龄积恶如山,穷竭民力,聚敛金帛,交结权要……漂没生灵,无虑万计,近辅郡县,萧然破败。
他只知道这条浮桥【后文就以天成桥命名】万万不容有失。他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