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有人问:“您小说里登场角色,是否以真实人物为原型?”回答大体上是“No”,部分是“Yes”。迄今为止,已写过为数不少小说,但从开始就意图明确,“这个角色是在心里比照着现实中这位人物写”,像这种情况总共只有两三次。边写着(都是些小配角),边多少有些忐忑不安:万被人家瞧出底细来,“这是以某某为原型吧”,尤其那个人偏偏就是某某本人话,那可就不好办啦。所幸至今还次都没被人识破。尽管大体上是以某位人物为原型,却也细心周到地作改造再写进小说里去,猜周围人大概还不至于察觉到。恐怕其本人也是。
相比之下,不曾在心中想象过某位人物、纯粹是凭空虚构出来角色,反而被人家无端说成“某某定就是原型啰”,像这种情况要多得多。有时候,居然还有人挺身而出,堂而皇之地宣告:“这个角色就是拿做原型嘛。”萨默塞特·毛姆在小说中曾经写过个故事,说就是被个素未谋面、甚至未闻其名人告上法庭,声称“自己被当作小说原型”,他为此困惑不已。毛姆小说往往把角色描写得栩栩如生、活灵活现,有时还成心调侃作弄(往好里说是讽刺),因而才会招致如此强烈反应吧。读到他那种高明人物描写,也许真有人误以为就是在批判和揶揄自己。
多数情况下,小说里登场角色都是在故事发展中自然形成。除极少例外,基本不会有事先决定“要写出个这样角色来”情况。随着写作展开,络绎登场人物自然会组成主轴般东西,种种细节也会纷纷被吸附过去,就像磁铁将铁片吸附过去样。就这样,个个完整人物形象便逐渐形成。事后细想,常常会发现:“咦,这个细节跟谁某某部分有点像嘛。”但不会从开始就定下方案,“好,这回要把谁某某部分拿来用用”,然后再去塑造角色。许多作业反倒是自动推进。就是说,在塑造某个角色时,几乎是无意识地从脑内档案柜中抽出信息片段,将它们拼合起来。大致就是这样情况。
私底下把这种自动作业叫作“自动小矮人”。直开手动挡车,刚刚开始驾驶自动挡车时,感觉“这个变速箱里肯定住着好几个小矮人,就是这帮家伙在分工协作、操纵排挡”,而且总有天这帮小矮人会闹罢工:“哎呀,整天为别人忙碌奔命,累死啦,今天要歇上天!”说不定车子还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呢,猛地下子就抛锚不动。想到这里,甚至隐隐有些恐惧。
这说,各位也许会哑然失笑,但总而言之,说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