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?
●种语言,和其他任何语言样,几经变革,进化退化。但是有点要注意:不觉得音乐是“通用语言”。影响人际互动因素复杂多样,大部分是文化因素,所以有地理区域和历史时期限制,在这点上,音乐和其他语言完全样,在不同国家、地区,或者不同时期,都有不同语言。
○音乐里人际互动怎样实现?
●有人构思、制造,有人欣赏、享受。媒介,或者说传递途径,时不时发生变化:演奏者、唱片、广播、电视、互联网,作曲人可能受到种种制约,自身音乐文化、习惯、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并使用风格、对音乐语言音乐历史认识,或者至少,那些应该知道但可能不知道知识……但是无论如何,有种制约,哪怕最自由作曲人也无法摆脱,那就是约定俗成惯例,指是音乐体裁、曲式、乐队编配还有音乐技巧,经过漫长时间,惯例早已固化。
○也就是之前说到个社会或个文化语言代码?
●称之为制约,其中有些们能意识到,有些不能,有音乐,还有音乐之外。每个个体都是伴随着这些限制,在特定环境中成长、生活。
还有接收信息人:听众或者享受音乐人,他们也受到诸多影响,文化背景、音乐体验、欣赏习惯。比如说几年前,和位先生进行番探讨,他跟坦白:“不喜欢莫扎特,很让人厌烦,他好像总是在写加沃特舞曲和小步舞曲。”觉得这个认定有点轻率,但是努力理解他观点,反驳他,提出要考虑作曲家所处历史环境和语言环境,试图为莫扎特天才辩护。
觉得是谬误,对那位先生来说恰恰是事实:听莫扎特让他很不耐烦。当然,他不定非得喜欢莫扎特不可,但是觉得那位先生听莫扎特时应该是毫无准备,或者早就习惯另种音乐。由此推论,听首对自己来说不太习惯作品,仅仅欣赏是不够,就算直觉告诉们作品有丰富内涵,就算作品在自身文化中是有价值有质量表达,们照样可能无动于衷。
于是,们回归既有欣赏经验,回归大多数时候都不太够用欣赏手段,因为首先,在学校就没有人教们如何开发这些,这点需要重新审视,也许不限于音乐类学校。
○音乐传递引出些更复杂问题。所以说,有没有可能存在种无法交流音乐?就像两个语言不通人碰到起,只能鸡同鸭讲样?
●很可惜,这是有可能,而且当代环境下产生作品可能性尤其高。刚刚讲过:不觉得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,不可能对每个人都用同种表达方式,同样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