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擦肩而过,也不曾互赠照片。确认办法只有个,那就是互相知道救济席有仁原委,以及二人通信内容。说到李源良和席有仁之间通信,比真正李源良更加熟悉。对于席有仁部分来信,李源良甚至从未读过,而往南洋写信人直是。
并未将李源良死讯通知席有仁。席有仁认识李源良是救他脱离困境李源良,而这个李源良其实并未死去,还好端端地活着。彻底变成李源良,并且对此毫无罪恶感。只是收回给予那个已死男人东西而已,顺便也包括名字。
当时,羞于没落,便在香港使用假名。来到日本后,在外国人入境登记中也使用那个假名。但实际中,们使用自然还是真名。中国人大多拥有两三个名字,诸如字、号。从这点上来说,并没有什不妥。只不过在东京,虽然只限于与朝日产业有关极小范围内,但毕竟有人知道并不是李源良。因此,觉得不能留在东京。
席有仁终于进军外贸行业,并将昔日恩人李源良指定为驻日总代理。于是“李源良”离开朝日产业,创办家新店。为令精神面貌焕然新,兼且考虑到关西是日本产业重要中心之,“李源良”便决定将根据地迁至神户——对于这决定,南洋席有仁丝毫未觉奇怪。
不愧是瑞和企业,有它作为后盾,那些生意交易数额都异常巨大,与此前专门出口塑料小家子气生意不可同日而语。而且,由于往事之故,在商定价格时,席有仁也给留出非常大利润空间。转眼之间,就获得巨大利益。梦想开始再次膨胀起来。成为海外民族产业旗手——这梦想变得不再模糊。可用资金逐渐增多。此前华侨主要都活跃于商业部门,但认为今后必须扩展到生产领域。在从事好几年、已经颇为熟悉塑料工业方面,积累不少知识,规模上也恰好合适。可以先建设塑料工厂作为起步,然后再扩大规模——或许年纪有些大,但会尽力而为!之所以降生在这个世界上,就是为完成这事业。
或许你会认为是在狡辩,但还是想说——从未想过要赚钱来过上奢侈生活。生活向俭朴,只要你去趟家就会明白。在产业界留下足迹才是唯生存价值。不是夸海口,个人生活毫无问题。门心思地埋头事业,甚至懒于成家。名声?那也非所欲。只要想想直满足于木偶师这身份事实,自然就会明白。
后来,席有仁来日本。并未感到慌张,因为是比李源良更真实李源良。无论谈到什,都能应对得比真正李源良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