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隆七年夏,晋军进犯大平北疆。
时镇并州裴穆清奉兵部令,节帅六州兵马,北御敌犯。
在此之前四年中,大晋主动出兵共计十七次,其中大战四,小战十三,平军得胜之役不过六次而已。大晋裕王有雄才,在靠着征伐武功博得圣眷之后,更是请旨在晋西南齐康郡大建督视军马府,进步统合大晋南境在战时兵政与军马,借此培植自己方势力。
大平屡败,北境将疲兵馁,朝廷在几番犹豫平衡之后,终于景隆六年秋下令,从镇戍国之东、南禁军中择将北调,以重整北境军风。被派往并州坐镇裴穆清正是当中位。
当年裴穆清正值盛年,北临军前,严行明令,大刀阔斧地整军练卒,惩办骄惰,裁汰冗弱,提拔锐将,短短数月之间,并州军容焕然新。此事上闻朝廷,皇帝难得地展眉舒容,兵部亦难得地松口气。至景隆七年开春时,裴穆清于并州境内选募新兵,意在为并州守军添补新血。
年少无家、背井离乡顾易便在那时受募入伍。其后几经核试,他成为裴穆清亲兵中员,负责每日传唤军令、递送驿报等事宜。如此没过多久便逢大晋来犯,他被点入主帅扈随人马,于四月末跟随裴穆清统军出征。
那个时候平军,迫切需要在北境赢得场大胜,以进步巩固这刚刚得以重振军威。
但这绝非易事。
晋军拥胜者之凛凛兵威,后方辎补源源不断,军马个个抖擞凶狠,如同张着獠牙群狼般扑向大平。
裴穆清善战,亦善谋,骁勇之下不缺沉稳,统率麾下与晋军且战且周旋,以拖磨晋军高盛气焰。晋军未能战而即胜,渐失耐心之下,连续数次露出破绽,反叫平军占便宜,由是两军陷入胶着,直战到六月中旬,仍然没有任何方夺得压倒性胜利。
就在这时,平军收得北面间报。
报称,高凉郡守军接督府密令,将于十日后调防,接替原守军兵马本该早已抵赴郡内,但至今迟迟未见。至于高凉郡守军为何要被调防,不知;而后继之兵马为何迟来,亦不知。
这条间报,足够令人心动,亦足够令人心疑。
高凉郡作为晋军漕司重地,统管前线切辎重转运,后方军资从四面八方汇至郡内粮草仓,其积储之丰足,非常人能想象。高凉郡守军调防,新军不至,则郡内人马空虚,无防可控,正给平军个奇袭莫大良机。若晋军漕司不守,前方军心必乱,此战之胜败可定矣。
但这若是假,若是晋军特为平军设下只口袋,又如何?
主帅帐内,将领们各执方,争论足足四个时辰,仍未达成致。
裴穆清沉思许久,最后拍板:下令裨将带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