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盛世也能被搞成乱世。
原焕自认为没那大本事,只能庆幸身处在大争也是大变之世。
寒门子弟出仕艰难,世家子也不容易,州郡各自为政,想走举孝廉为官路子不容易,而被州郡征召,显然又站到朝廷对立面,最要命是,州郡长官不定愿意征召他们。
大汉十三州,各州州牧刺史都不会是本地人士,自高祖开国以来,从本地选拔官吏或者直接由乡老族老来治理基层制度就已经被打破。
皇帝为避免州郡官吏徇私,任命*员时候会特意避开出身地,虽然没能解决地方豪强势力横行乡里问题,但是异地为官传统却代代留下来。
想要按着自己想法安排人才去处,首先得有足够人才才行,要是手上没有能用之人,再怎不乐意也只能把人派去原籍。
*员异地为官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地方豪强势力带来系列问题,但是不代表他们什都做不小,很明显点就是,走裙带关系要比之前艰难许多。
人情往来前提是要有人情,刺史、郡守空降到地方,就算当地豪族主动示好,他们也不敢随随便便把对方当成自己人,长袖善舞八面玲珑长官可以趁机扩大关系网,刚正不阿耿直秉公长官却不会给他们面子,不管怎说,借此走后门难度都要提高不少。
般刺史、郡守甚至县令上任都会带着自己属官,新官上任三把火,为保证自己权威也要打压当地豪族,毕竟山不容二虎,地头蛇势力太大,他们这些正经官还怎树立权威?
各州州牧上任后拉拢当地大世族来稳住地位,刘表刘焉甚至刘虞走都是这条路,只是前者拉拢是当地世族,后者拉拢是附近游牧民族,旦他们站稳脚跟,立刻就会扶持自己势力,
大家族人可以和以前样通过家族势力到州郡为官,小家族年轻人赶不上躺儿,想要出仕就要想其他法子。
邺城书院明面上只是个书院,郑玄老爷子担任院长且没有接受任何官职,司马徽和其他几位名士大儒几乎住在藏书楼中,同样不问政事,表面看来和官场没有任何关系,但是所有人都知道,从书院中走出去士人想要进入官场必然比其他人容易得多。
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,州牧大人拿出万卷藏书修建藏书楼,又请来众多名士大儒在书院任教,不可能只是为让冀州读书人有地方请教。
天上不会掉馅饼,州牧大人开办邺城书院自然有他用意,以前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,现在学得文武艺货与州牧家,仔细想想,似乎跟着州牧大人更有前途。
原焕相信外面那些年轻人能明白他良苦用心,只希望那数量不多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